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局限性——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大部分收入却主要依靠门票,旅游购物产业的比重比较薄弱。
经过了在鸟巢与水立方短暂的停留,郭爱和8月22日从北京回到了洛阳。
既是“三彩艺”工艺大师,又是洛阳天旗工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洛阳天旗)董事长的郭爱和此行北京的目的之一,是去鸟巢与水立方专门考察奥运旅游商品从设计到开发、再到品牌形象塑造、营销是如何开展的。“旅游商品不仅要与实用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它的便携性,像水立方,其品牌形象已在服装、珠宝等商品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包含面非常广。”刚从北京回来的郭爱和向记者介绍起了他从北京奥运旅游纪念品中考察学习的心得。眼下,旅游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门票收入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收入结构的不合理性,而如何提升旅游商品购物在旅游业收入的比重,也已不仅是旅游商品开发与制造企业自身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政府与旅游主管部门应重视的问题。“景区只是一个固定的旅游景点,而旅游商品是可以移动的,它能给当地带来旅游购物收入的同时,也能最好地表达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代表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郭爱和认为,旅游商品具有双重作用。
记者从河南省旅游局获悉,河南旅游购物产业存在的这种现实问题,已引起河南省政府与河南省旅游局的重视,一项对河南省旅游购物产业的相关规划有望于近期着手开展。
大师心结
洛阳的“唐三彩”久负盛名,而郭爱和又在“唐三彩”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极具独特艺术价值和广泛应用价值的“三彩艺”产品。
20多年工艺纪念品从业的经历,使郭爱和对这个行业充满着深厚的感情,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声誉。郭爱和的产品在各种形式的国际国内作品展和大赛上屡屡获奖,并且在 1990年就被国务院外交部指定为“国务礼品”。但他发现,无论走到哪个景区,其所展示的旅游商品几乎是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并且仅限于传统小工艺品,附加值偏低。“这些旅游商品怎么能展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展现一个城市的形象与品位?”在郭爱和眼里,那些制造粗糙的旅游小商品显然对一个城市起不到宣传的效果。“如何使旅游商品与当地文化特色实现完美的结合非常重要。”
例如,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成了外地游客去北京都要参观的景点,这时,鸟巢与水立方成了北京的一个品牌形象代表。但是,鸟巢与水立方游客又拿不走。所以,一切围绕鸟巢与水立方开发设计的旅游商品非常畅销。“现在我们也开发了龙门系列、牡丹系列这些与洛阳独特文化相结合的商品。”郭爱和介绍说,通过这些商品,不仅很好地展现了洛阳的文化形象,并且也通过了艺术的设计与工业的制造,提高了旅游商品的附加值。
据郭爱和介绍,原来生产的产品一直是远销美国市场,近两年来,由于当地政府开始重视,才又回转洛阳,重视洛阳市场的开发。“现在,我也与景区、酒店开展合作,设计商品专柜进行营销宣传。”郭爱和如此介绍其在洛阳的营销模式。
但是,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对于企业来说,其营销成本偏高。并且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营销的力度也远远不足。
作为艺术家出身的郭爱和开始设想:应该学习其他省份的做法,为这些商品的设计开发与展示销售寻找一个专门的创意园区,一方面可以扩大与提升创作者的设计空间,另一方面,也像鸟巢和水立方一样,给这些与当地文化符号相融合的旅游商品一个集中的展示平台。 “但这些设想的实现单靠个人和企业本身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政府去引导并扶持。”郭爱和表示。
旅游购物成产业短板
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是,一方面,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与海外游客前来旅游,这也为河南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仅2008年,河南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55亿元。而另一方面,河南以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南阳玉石、许昌钧瓷、少林宝剑、信阳毛尖茶、麦秆画、四大怀药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日趋完善,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旅游商品生产设计销售企业.但这可喜成绩的背后,却隐藏着“硬伤”—— 旅游收入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一面,绝大部分收入还主要是依靠门票,旅游购物产业在旅游收入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对此,据河南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郭继山向记者坦言,旅游购物产业目前仍然是河南旅游产业链条上的瓶颈和薄弱环节。根据旅游部门对河南旅游资源的相关调查显示,从旅游商品的单体数量上来看,约占到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的9.28%,从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来看,在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的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至60%,世界旅游购物的平均水平为30%,而河南旅游购物所占旅游总收入比重不到18%,这一水平也低于云南和浙江等旅游发达省份。
“这表明了河南旅游商品企业管理体制与思想观念有待加强与提高、商品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结合较松散、产品深度开发不足、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不突出、工艺创新机制与专利的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对于上述不足的原因,郭继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另一方面,上述不足也表明了河南省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仍然有较大空间。
打造“十企五中心”
河南旅游购物产业的短板已引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
据了解,为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河南省旅游产业,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省旅游局已经编制完成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这其中,便包括了对旅游购物在内的旅游产业要素转型升级工程进行了全方位阐述。但“阐述”显然还不足以对河南旅游购物产业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所以,河南省旅游局对河南省旅游购物产业拟单独列出并予以规划。
而这一规划,也正是郭爱和所期待的。
“根据省政府意见,我们要请国际一流的设计机构来进行设计规划,预计2010年初完成。”郭继山介绍说。
郭继山进一步介绍,未来三年内,河南省将利用河南省旅游发展基金,同时要求各级有条件的政府也拿出专项资金,培育和扶持洛阳天旗、开封汴绣、宛西制药、少林宝剑等10家大型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重点规划建设洛阳旅游礼品城等3~5个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旅游纪念品孵化基地和旅游纪念品创意园区。建设体现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基地。制定“河南旅游商品开发质量认证”标准。建设一套完善的旅游商品销售和管理体系。
这也就是说,河南省旅游购物产业规划不仅要对相关旅游商品龙头生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与扶持,还要规划建设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和旅游纪念品创意园区等展示和创意平台。而在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方面,将重点推进旅游商品主题化开发,建立完善的具有河南特色和各大城市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依托交通优势和商业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购物旅游,重点打造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南阳五大旅游购物中心。
为加快推进河南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关于近期的工作重点,郭继山告诉记者,河南省旅游局正在筹划利用社会资金和专家力量,成立“河南省旅游文化商品研发中心”,最大限度发挥政府、企业、市场间的桥梁作用,推动河南省旅游文化商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使旅游文化商品走上社会化、集团化和规模化经营之路。
“通过以上规划,到2011年,将使旅游购物产业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2%以上。”郭继山表示,“这一比重意味着河南旅游商品产销体系将逐步发展完善,旅游购物产业在河南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将得到初步解决。”